首页 > 风水阴阳 > 符咒入门

符咒入门

2008年11月27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符咒入门(发一些关于符咒的知识给大家,希望大家支持)

       符咒的起源和发展
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方术曾经是那样广泛的存在着。大到国家的禅代更兴,效庙秋祀,小到百姓的消灾驱邪,择日行事,都要借助于方术。尤其在民间,此种影响更加深广,可谓无往而非术也。它为那些希望生命永驻,宴乐长在的人,带来身列仙班,飞行云中的美妙憧憬。而对于那些不堪妨受现世苦难,急欲寻求解脱者,则给予一种永脱轮回,得为冥界尊者的希望。争功近利者看到了富贵的捷径,兢兢度日的小百姓心中升起了丰衣足食的美妙景象……这样,作为最要方术之一的“符咒”方术也就随处可见了。以中国而论,虽然经三四十年的反封建破迷信运动,然而在广大的农村,画符与念咒这类现象仍然时有所见。而民间新年所挂的桃符、门联,端午节家门口悬着的菖莆,艾草,都是符的泛化形式。至于像新年祝词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口采等,则便是咒词的变化形式。可以说,有井水之处,即有符咒方术。
然而,“符咒”之术,它是中国五术最有争议的一门学术。历朝历代以来,它都是中国道教、民间道坛、神坛或庙会都经常使用的为人消灾解厄,开运改动发经常运用的。而且,也是传统家业社会经常使用的玄学秘术。然而,它是最无法以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其存在之真伪虚实,来证明其功能之大小有无。
谈到符咒,必然脱离不了有关神鬼之玄秘之事。一般人对符咒的神秘力量,概括着怀疑或肯定或否定等三种心态。不管如何,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生活四周,符咒几乎可说,触目可见,长相左右。然而,科学昌盛的今日,人类已能登上月球,在太空中漫步,但却也一直无法以科学的逻辑,来证明神鬼之有无。因此,谁也无法凭空的一口抹煞、否定符咒之术。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的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奇迹、神迹,让人无法不信,又无法解释,更无法推翻。然而,什么又是符咒呢?“咒”是发号命令的语言,“符”是神佛力量汇集表现的体现,也是一种打“人”的工具。实质上,符咒就是一种神佛表现灵力灵迹的唯一表现方式。符咒又有正邪之分,若是邪符,当然而且必然要藏私,隐瞒重点,顶多亦只点到为止。邪术,昌天下人神之大讳,害人又自损阴德。正符,则无藏私与隐瞒的必要与可能,一则为昭信大众,开扬符咒之术。二则可间接救人助人,造福人群,添己阴德。
           符咒文化源远流长
符咒的起源是很古老的。相对来说,咒的历史就更早。字典中对咒的解释一为“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也即是祷祝。”二为“诅咒”。祝是咒的早期形式。《正字通》云:“经传以祝为咒”。根据《说文》对祝的解释是“祭主之赞词也”。《周礼》则说“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泽,求永贞。”这些记载很明确地反映出祝的意义就是巫祝通过美好的语言向上天求福,并求上天消之灾解难的一种仪式。古代巫祝并称,可见祝的产生跟巫师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巫师是人与鬼神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能够通天达地,沟通鬼神与人之间的联系。《国语》对巫的解释是:一种心地善良而正直的人,他们天生聪明,能够沟通人与神,又很有学问,能够弘扬美德,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见解卓著,他们深得神明的信任,可以感召神灵下降,他们中女的称“巫”,男的称为“觋”。人神之间的交流,古人认为最好的方式便是以舞悦神,然后在神灵喜悦的情况下,用祝词的形式,向他们汇报自己的愿望,祈示上天的赐福。所以《说文》又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在甲骨文中的形式正是巫师跪倒在地,向上苍祝祷告祝愿的典型形象。
在远古时代,巫师往往是各种知识的掌握者,所以许多巫师本身就是众望所归的统治者。主持祝这项治动的人名为“尸祝”,后来由于职业性质的进一步专门化,根据祝的目的与对象的不同,分为六祝,各司其职。再后来则老百姓也可以祝祷了。而根据愿望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善祝与诅祝。
无论是善祝还是诅祝,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广泛存在,其使用者也不再限于专职的巫或尸祝,而是人人皆可用之。从秦汉起,祝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典籍中已是祝、咒并见,在较正式的场合仍称祝,而在一般的场合或由巫师、方士来使用时,则称为咒。
               符咒的演化
咒术变化其表现形式主要之处有三点:
首先,就善祝而言,它逐渐为道教所改造利用,成为治病、消灾、改命的一种术数。汉末黄巾起义、领袖了长角兄弟等人就是利用符水咒法来替人治病,后来便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法—祝由科。而就诅咒而言,它开始与巫术中的放蛊、厌胜之法结合,其形成的威力常常令人毛骨悚然。
所谓放蛊约在战国时期开始被利用。蛊是一种带毒的小虫,放蛊就是用毒药害人。>:“何为蛊?”对日:“淫弱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孔颖这解说用毒药药人,令人不知者法律称之为蛊。而厌胜的方法,就是用木刻其心,或埋于地,或烧为灰,以达到害人的目的,也可以在某人的住宅附近埋藏邪物,以起到类亿的作用。
第二是佛教咒语的出现。佛教在在东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当时他并不为广大中国人所接受,尤其是士大夫,保险公司地,由于他们平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对佛教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佛教想获赢得信徒,就必须证明自己的力量,于是咒术就成了他们显示信力的有效工具。本来,在佛教中就有咒语,后来佛教徒双吸收了中土咒术的成份,使自己的咒术更加完善,比之道教咒术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历代高僧,有许多都是行使咒术的行家。
咒术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他逐渐被道教所改造利用,并与另一种方术“符篆”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无所不能的灵术—-符咒方术。
所谓“符篆”,其实是一种似字非字的图形,符的形体为复文,即将几个篆字或隶字结合在一起,稍作变化,以模仿动物星辰之势 。道教认为符可以遣神役鬼,镇魔押邪,祈福招财,安宅治病等。符的来源,据>引“黄帝出军诀”:蚩尤专政,残酷而无道 ,黄帝兴兵讨伐, 战于逐鹿、士卒死伤甚重,黄商爷天叹息,心中痛苦万分,就在他苦思对策时,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睡梦中他看见西王母派遣来的一个身着狐皮大衣的人授予他一符,并且鼓励他道 :“太一在前,天一备后,得此兵符,战无不克”。黄帝醒后,悟得其符,及立坛祈祷,祭以大牢,不久巨龟衔符从水中钻出,将符放于坛上,黄帝再次叩头,将符着重地佩在了身上,然后再去攻打蚩尤,这时战役就进行的异常顺利了,最后,终于生擒了蚩尤。
最早的符,应该是今日仍可见到的新年桃符。其元初形式是将桃梗一剖为二,在上面写些祈福禳灾的语句。这种桃符在东汉时期,已经非常浒,家家户户悬挂以驱邪招祥。之所以用桃木做材料,是因为在中代传说中桃木能避鬼。但是由于桃梗 做符毕竟困难,于是渐渐地直接将文字写在彩色的五色缯上,因为古人认为五色缯也能辟邪气。再往后则就书于特定的纸上。最初的符,是篆书或隶书的祈福降魔之诩的复文,这一点在较早的道经中还能见到。如道教早期经典>中,有许多的复文,这便是早期的符。
             符咒的意义
什么是符咒?所谓符咒,即是道 家所用的“符文咒训”的简称“符咒”。若以派别来区分,可简分为两派,一派符仔路,一派是华仔路。一般符篆书大都是符仔路,至于华仔路就很少公开传授,大都私相授受,而且禁忌也比较少。
按>书符笔法云:“符者,合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气合彼之气,神无形,而形于符。此作而彼应,此惑而彼灵。”又说:“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致诚相能用之。精神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符者,神也,神音咒,诅咒而千神明,令加殃也。”
人类存于宇宙间,生、老、病、死在所难免,为了消除灾厄,祈求平安、幸福,逐日以积月累积经验、探索、分析、综合,以至需生玄术哲法(符咒),圣人用以为民消灾解厄,邪者用以欺压良民,妄僻者以为玄术魔力以诱世人。其实符咒之作用,最主要辟邪镇煞,收惊安心,即是给予我们心灵上的寄托与治疗,让心灵有所寄托,如此才此才能将符咒发挥到最大功能。
         符咒的流考
符咒法在古代应用很广,道家天师派的始祖张天师可以说是符咒法术的始祖。历史上能这达上乘符咒水平者很多,如姜子牙、鬼谷子、孙膑、张子房、韩信、袁天罡、李淳风、诸葛亮、刘伯温、太乙真人等等。最具代表的署作如>、>、>、>等等。
一般来说,符咒家都以张天师(张道陵)为符咒的始祖,其实不然。
按>云:“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篆,以制伏蛮尤,黄帝出车决日,蚩尤无道,黄帝讨之, 楚西五遣人以符授之,帝悟坛而请,有玄龟衔符从水中出,置于坛中,蓄自是始符录。”
按道教所记载,汉末第四代天师再返龙虎山,于祖天师炼丹处建坛,每于三元之日传授法篆,是为“正量宗”东晋时岳魏夫人(华存,圣号“云霞玉女”**教主南岳魏元君开玄道济天尊)的弟子杨义、许谧在茅山创建了“上清宗”,传授符之法。葛玄一派,传出的>,到了陆修静给以境修,使灵宝为之教大兴,这一派于江西江县阖宝山,葛玄成道处传“灵宝经篆”建“元始宗”。以上三处坛场统称为“三山符篆”。全真派兴起后,道 场为“ 混元宗”,传符篆经法。
由此可见符咒之术,是为先民所遣留下来的文化要,在黄帝以前即已相当盛行,唯在汉朝更为盛行,传至后汉张天师集其大成,以此为尾治病,驱邪、消灾、祈福,故后代符篆家以张天师为始祖、宗师。
又以>所记:“昔轩辕氏以草十疗人疾病,犹惧怪异之病,非药石所能见功,彼所谓怪异之病者,其病源无一定,大抵精神之病也。轩辕氏象鸟兽之足印,制为符篆,又听兽之声音,造 为咒语,专治精神各病。后人广其义,以梵语化为符篆。神而名之。符咒之道益广,而世人逐有扶乱请仙,祝由治病之效用。要言之符咒者,鬼神之一种语言文字也。鬼神无语言,无文字,此符咒之要素即所以代表鬼神之语言文字。用之得当,能上格神明,下通幽府,有不可思义之神效焉”。
靈符的功效道教除了对神仙的追求以外,还主张通过自身的行为来解救人类,服务与社会,这就主要依靠济度与符咒。济度就是在现实世界解除信徒的苦难,使他们摆脱疾病和贫穷。其方法是要求人们积德行善,以感动神仙,获得善报,或者坚持诵经。
符咒则是道教的另一大特色,其目的是驱使鬼神,驱逐邪恶,治疗疾病,祈求幸福。它是道士使用的一种文字或图形,一般写在纸上,或布、木片、建筑物上。符咒的文字大部分似字非字,图形也往往奇形怪状,一般人是很难辨认的,其种类也有很多。
在道家的经典中,专门记载了许多符咒,道教将其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运用。而且他们非常重视符咒,认为符咒就是具有法力的语言和工具。这也是道徒修行的一个重要内容,决不外传,而只能由师傅亲自密授。道教认为,对符咒的学习是掌握道法的一把钥匙。
一.鎮宅平安符    可用於房屋帶煞,陰氣重等樓宇,如面對電線杆,三尖八角之尖煞,墳頭殯儀館之陰煞,破屋爛地,空置工地..等等。
二.生意興隆符    可助事業轉運,改變局面,更上一層樓。
三.驅邪靈符      如懷疑居所內寄居有不乾淨之物,貼符驅之。
四.求子靈符      夫妻各懷一張,效果速現。
五.求姻緣符      可招姻緣,如已有對象可書雙方姓名八字於符上,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六.和合符        專為男女婚姻感情起變化,亮紅燈,有婚變之兆的人所用。
七.避小人符      可助你遠離小人,可貼於門外,寫字檯底,或帶在身上。
八.招財符        可招來好運財氣。
九.驅邪符        可驅邪制煞,去除厄運。
十.平安符        吉神扶持,平安大吉。
十一.安胎符      胎神扶持,母子平安。
十二.白虎符      專為祭白虎之用,可防小人及夫妻口角。
     符
     符是一種被認為能夠召致鬼神、厭鎮精魅的奇特文書。它文字曲折難辨,似書,又似圖,在法中被大量應用。道符是從哪裡來的?道書上說,它本身是天上雲氣自然結成,「此符本於結空,太真仰寫天文,分別方位,區別圖像符書之異」(《三洞神符記》)。以後才由太上老君等神仙將它傳授至人間。符書本來源於先民的文字崇拜。在文明時代,官方文書尤其是命令、政令,具有強制的權威,受其影響,在一般人頭腦中加強了對文字的崇拜。從現有的文獻看,道符形成於東漢,它是將凡間的權利象徵搬至鬼神世界的結果。道符之造作蓋模仿秦漢時的符傳,主要由中原文字變形而成。符原是古代君主用以傳達命令或者調動軍隊的憑信。起初蓋刻竹為之,後來常用金、玉、銅等制作,朝廷、將帥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為憑信。執符的使者因代表王命,將領須得聽從其傳達的命令。將人間的符搬到神鬼世界,於是便有天符、神符出現。首先做這件事的當是民間的巫師,戰國的巫師已經使用符,稱為禹符。(參看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乙本)漢代的巫師在墓門解除一類活動中,更經常地使用符。這類符,宜稱作巫符,它們正是道符的直接前身。
       籙
   籙又稱法籙、寶籙,是一種道教符書,被用作入道憑信與行法依據。道教理論認為籙由自然之氣結成,由神人傳授。《正一修真略儀》云:「神符寶籙,其出自然,故於元始赤明浩劫之初,渾茫之際,空中自結飛玄妙氣,成龍篆(按:一種符字,筆畫曲折每成龍形。)之章,乃元始神尊化靈應氣然也。」籙的功能在於召役鬼神,「籙以檢劾三界官屬,御運元元;統握群品,鑒騭罪福,考明功過,善惡輕重,紀於簡籍,校誡宣示之文;掌覺靈圖,推定陽九百六天元劫數。又當詔令天地萬靈,隨功役使,分別仙品,眾官吏兵,億乘萬騎,仙童玉女,列職主事,驅策給侍之數目。浩劫無窮,太上十方至真眾聖,皆互稟師資,結盟受授,從俗登真,永保生道。」(《正一修正略儀》)故得其籙者,方能召喚籙上神吏兵將護衛身形,或役之施行道法。同時,它對受籙者也是一種約束,故云:「籙者,戒籙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後登真。」。在長期的演變中,形成了正一、靈寶、上清、神宵、清微、淨明等法籙,以作入道憑信和道階標誌。以籙作為傳承憑信和施法依據的道派世稱符籙派,各符籙道派的籙一般分為若干種,每一種籙在施行法術中具體功用不同。正一派的《星綱五斗籙》佩以踏罡步斗,《考召籙》以行考召鬼神之術。同時,法籙又是與道階相對應的,如正一法籙原有二十四階,神宵法籙有七階。唐代道教從正一法籙,經三皇法籙、靈寶法籙依次遞升,直到最高的上清法籙,總計一百二十階,最為完備。元以後,神宵、清微等法籙漸並入龍虎山正一派,元、明時代又由龍虎山大真人總領茅山(上清)、閤皂山(靈寶)和龍虎山(正一)三山符籙,符籙派遂以正一道為代表,正一法籙也增至三十六種。迄今為止,法籙的授受仍是正一派宗教活動的大事,授籙時須舉行重大儀式,受籙後的道士方有做法師的資格。
     咒
     道教施法儀式中,常有咒語、掐訣、步罡等,它們和畫符一起成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畫符念咒、掐訣步罡來施行法術,以增強人們戰勝邪惡的信心。這些法術本身具有使人類在無法控制的異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咒語常和以人體真氣「禁制」鬼神、外物的氣禁術結合在一起,稱為禁咒。有時和符一起出現,稱做符咒。道士在施行咒術時又往往借助某些中介物,如咒水、咒棗等,這些施過咒術的水、棗也有咒術的效力。
     念咒時常常要求與體內的運氣、在意念中存想相關的神靈形象(存想)統一起來。因為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內氣作用於對象,使之受到控制,或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方法稱為禁咒,又稱氣禁,簡稱為禁。氣禁的方法在中國古代巫術中就已經使用。晉代葛洪《抱朴子內篇.至理》說:「吳越地方有稱為禁咒法的,很有顯著的效驗,(那原因)是法師氣充沛。」(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從近幾年來考古發現看,氣禁流行的地區不限於吳越地區。楚、蜀等地區都有類似的方術。據葛洪的記載,禁咒的應用範圍廣泛,有入大疫不受傳染、驅逐邪魅,禁虎豹蛇蜂、為人治病,乃至於禁水倒流等。氣禁術被道教所吸收,成為道法的一部份,早期道教正一盟威道的二十四階籙中專有一種《禁氣籙》,可見已經是整個法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一般道士在念咒時與內氣的發放相伴隨,念咒兼有以氣作用於對象(通常稱為布氣,又稱內氣外運),因此對於道士平時的煉氣,提出了一定要求。
       符咒令
   寫符施法一向講究符文與咒令三合,無受請仙、聖、神、佛 令出令者施法無據天兵、神將、仙師、法主難動其符不行。內文不清不知所為何事其符無用。無咒語心訣者欠施法者憑証其符不動。所以各派皆有其旗符、令符,符帶、花字內亦暗含咒語,符身文內註明用意,符膽(外人看來最覺神祕的地方,因不知情者以肉眼不能看清。)內藏應用花字、 令、炓、日宿、月令、花押、符架等皆全含咒語,而每個花字、宿、令不同的符架都有其獨特的作用,所以寫符者應小心思考其作用而作出配搭。以上所言為三才符的點滴。
     祝由符其法有所不同,符中字字畫畫皆咒,每字每畫都入神天兵神將,筆畫起結次序不同,內含屯兵、裝變壇兵、召各營兵將、引兵進壇、天罡、八卦、入命、合令等...佈擅技法。其靈力聚於符身所以不需符膽。
     符紙、表章的色,文武筆的運用亦有一定的法則規定,一般符都用黃紙硃筆,黃紙鐵筆多用於魂符、魂表,青綠色紙鐵筆原自古代竹簡符多為躉符。
     靈符做好套套有令套套有靈,符寫好當然要 才有功效。但 符者時常都有一通病,不管你食符、五方符、行兵符、躉符、斗法符、醫病符都合在一起,不管三七二十一懂什麼咒唸什麼...,其實不同的符有不同的 法,要弄清程序做到符與咒合定必套套有令套套有靈!

分类: 风水阴阳 标签: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