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临河

2008年12月18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华蓥山的东南面,有一条小河,从邻水幺滩流入江北统景,穿过温塘峡,汇入长江。据说这条河早先名叫要幺滩河,后来才改成“御临河”的。顾名思义,“御”指的是跟皇帝有关的;“临”指的是到临;“御临”就是指皇帝到临的意思。那么又是哪个皇帝到过这条河呢?他到华蓥山区这条小河来干啥子呢?
相传事情发生在大明建文年间,燕王朱棣为争皇位在河北起事,引兵南下,一直打到南京。明惠帝不愿投降,一把火烧了内城,带了一个姓卢的心腹太监逃出京城。燕王攻占南京之后,明惠帝下落不明。
一天,    江北的一个乡场上,突然来了两个袈裟破旧的游方和尚,向一个老头打听路径。老头说:“这个场叫龙兴场,场中间那座寺庙叫龙藏寺。二位师傅有啥子事情,可以去问庙里的和尚。”
化装成和尚的卢太临听了心中大喜,忙对削发为僧的惠帝说:“皇上,有救了,兆头好得很喃!龙兴者,说的是你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龙藏者,说你今日有了栖身之地。”
惠帝觉得卢太监说得有理,于是二人一同来到龙藏寺,拜见住持和尚,要求在寺里暂住三天,长老和尚慈悲为怀,一口答应了。
第二天,惠帝和卢太监假装出去化缘,暗中查访旧臣杜景贤的住处,好容易雇到一条小船,逆水而上。行走半日,忽见一只乌蓬船迎面开来。船头站着一个蓝衣书生,两船相近时,惠帝看清那书生不是别人,正是他要寻找的旧臣杜景贤。
原来杜景贤闻知南京城破后,料定明惠帝可能流落江湖,前来访他,昨日听家中老仆说龙兴两个游方和尚,他估计可能是惠帝来临,所以今日特地乘船出访,不想途中果然相遇。
杜景贤将惠帝接在家中,行过君臣之礼,特设家宴为皇上压惊。谈话中,明惠产深有感慨地说:“贤卿还是你的眼力好,两年前,你就料定皇族势力难。提前隐退,回山乐享天年。免不了今日破城之苦!”杜景贤忙说:“陛下也不是眼力不好,你早已看透了燕王的野心,采用削弱藩王之计,只是藩王的势力太大了,一削必反,一反必乱。今日之乱不可免也!”
明惠帝觉得杜景贤所说很有道理,忙问他下一步该怎样走才好。杜景贤默了半天,说:“臣以为大势去矣,未可强求!”卢太监一旁听了不服,说:“龙藏于寺,日后必兴!”他太相信龙兴龙藏的兆头了。
杜景贤再也没有多说,只是亲笔写了封信附上纹银三百两,交老仆送到龙藏寺住持和尚手中,托咐长老细心照料皇上,再观时势以待时机。原来这龙藏寺的住持和尚年少时是杜景暴风骤雨的同窗好友,后来看破红尘,才遁入空门的,至今交游劳动人民甚密。于是当朝万岁皇帝,只得屈居龙藏寺,当一名特殊的和尚了。
日子过得很快,春去秋来,燕王的江山日益巩固,并且派人四处追查惠帝的下落。龙兴无望,龙心不悦。惠帝闲来无事,只得脱去袈裟,换上蓝衣,乘船在幺滩河上漫游,观山望水,吟过作赋,以解心头之闷。有时心情不好,刚作好的诗文,吟过去时后又随手撕碎,投入江中,雪白的纸片恰象一瓣落花。随水飘流。景况很是凄惨。
一日,杜家仆人在幺滩河上拾得惠帝所作的古诗一首,交给予杜景贤。拼拢一看,上面写的是:
龙藏古刹声声钟,
远望龙兴雾蒙蒙。
幺滩河上长流水,流过金陵。
下面的三个字随水飘走了,拼不齐全了。
杜景贤看后凄然一笑:这个皇帝老倌啊,还在想他的南京哩。看来,要他不想,也是不行的。
由于当年明惠帝在幺滩河上逗留的时间很长,虽说保守秘密,一些老百姓最终还是知道了。后来为了纪念皇上光临幺滩河的这段历史,有人把幺滩河改革者名为“御临河”,一直沿用到今天。

  1. 2008年12月20日09:12 | #1

    多想再回到华蓥山啊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